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 河北成公教育 > 国家公务员> >

申论素材丨申论原创范文集锦之分论段(十二)

2022-06-16 16:48:01 | 编辑 manager

第1则践行汽车文明

践行汽车文明,要遵守规则。《孟子》有言: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圆规是画圆的工具,矩尺是画方的工具,没有规矩,就画不成方圆。汽车时代,也是如此。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,就画不好交通文明这个圆,也画不好汽车文明这个圆,更画不好社会文明这个大圆。在著名电视栏目《谭谈交通》里,通过谭警官,我们见识了“二仙桥大爷”“腰马合一小伙”,见识了“不要媳妇的司机”“卖气球的男人”……这些交通违规的名场面,让人捧腹的同时,也引人深思。践行汽车文明不是一句空话,对于我们这个仓促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来说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然而,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践行汽车文明,必须先从最基本的遵守规则开始。

践行汽车文明,要有公德心。《论语》说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汽车文明乱象的根源之一,就在于这种公共意识的严重匮乏,这种公德心的普遍缺乏。1872年,美国传教士亚瑟·史密斯来到中国,看到官道破败无人修,城墙墙砖众人拿,不禁感喟:中国人根本不知道“公共”二字为何物。时至今日,当我们看到“路怒症”患者互喷,无良司机抢道,甚至醉驾酒驾充卡,是否会发出同样的感喟?所以,当我们看到《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正式施行、斑马线“礼让行人”首次被写入了地方法规时,由衷高兴;而当我们看到某人大代表一再提出“取消醉驾入刑”的提案时,一致声讨。由此可见,践行汽车文明,还要从“心”出发,涵养公德心。

践行汽车文明,要有系统的观念。“你是什么样,中国就是什么样。”社会文明是各方面文明的总和,汽车文明也是每个人文明的总和,任何一方的不文明行为都会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广为诟病的“中国式过马路”,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。它赤裸裸地展示了一些人极度缺乏系统的观念,不考虑自身的不文明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影响,更不考虑自己作为交通文明的一环、汽车文明的一环,给社会文明带来的影响。相反,《流浪地球》里那句经典台词“道路千万条,安全第一条,行车不规范,亲人两行泪”,就是系统观念的生动写照。文明始于点滴,践行从我做起,在汽车社会里,需要每个人树立起系统的观念,一起勾勒文明的美丽图景。

第2则互联网连接

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,让人与人相亲。孔子曾言:“鸟兽不可与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?”孔子致力于与人为善,今人发明互联网又何尝不是?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比较排斥和抵触技术的,认为奇技淫巧会妨害世道人心。其实不然,因为互联网发展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。互联网时代的通信,虽然少了“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”的风雅,少了“车、马、邮件都慢”的诗意,却提高了沟通的效率、交流的频率;微信红包,让传统式微的同时,又让年味以另外一种方式极速回归;传统的四合院迁移到微信群,变身“掌上四合院”……鲁迅说:“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。”对此,相信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热心公共事业、关心慈善公益的人都会会心一笑。以人为中心,互联网将人与人的孤岛连成群岛,让“天涯若比邻”成为了现实。
 

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,让人与社会相近。朦胧诗派代表北岛在那首著名的《生活》中就写了一个字:网。正如马克思所言,人的本质“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”。人是社会动物,社会就是一张人际关系的无形大网。但随着宅文化、丧文化、躺平观念这些互联网消极文化的侵袭,一些人担心人们沉迷于互联网,而脱离社会这张大网。但我要说,互联网更多地是让人与社会相近,而不是相远。网络空间就是新型的社会。为什么?因为网络虽是虚拟的,连接的却是真实的人和社会,提供的也是真实的服务,满足的是真实的需求,解决的是真实的问题。更何况,网络社会也有道德伦理,网络连接也是以人为本。秉持“以人为本”的价值观,互联网会将人与社会连接成新大陆。

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,让科技与人性相交融。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在名著《社会契约论》开篇写道:“人是生而自由的,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。”人类发明科技,就是为了打破而且正在打破这一与生俱来的无形枷锁,而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技术的突破,物质的满足。被誉为“世界互联网教父”的未来学家凯文·凯利,将 “技术元素”称为“第七个生命王国”。他认为,就像鸟巢是鸟躯体的延伸,科技是人类的第三只眼,是人类长出的翅膀。借助科技,我们向内扫描内心图景,了解人何以为人;向外探测宇宙风景,叩问日月星辰;最终解放双手,也解放思想,身心跃入“自由王国”。在《科技想要什么》一书中,他进而断言:“科技想要的,就是人类想要的。”了解人性,满足人性,扩展人性,以人为本的互联网就能够连接科技与人,将科技元素嵌入人性,同时也将人性光辉注入科技,让科技之光与人性之光交相辉映,让科技造福于人。

第3则化繁为简

化繁为简,要转变观念,做好“断舍离”。在如今物欲纵横的社会中,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冗余,很多时候反而是在被这些冗余绑架和操控,而“断舍离”不仅仅是指扔掉一些不必要的物品,而是摒弃心中的定式思维,推崇轻松的生活方式,正如梭罗名著《瓦尔登湖》中所说:“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,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,是不需要花钱买的。”要转变好观念,做好断舍离,享受生活。
 

化繁为简,要优化服务,提升客户体验。因为有了四大发明,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,因为互联网的出现,真正实现了“秀才不出门,便知天下事”……化繁为简,要注重优化,去繁就简,提供更方便、快捷的服务。微信、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和淘宝、京东等电子购物平台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,琳琅满目的商品动动手指就触手可得,生活变得更加简单,极大的减轻了人们的负担。所以,化繁为简要从提升客户体验感入手,完善服务体系,提供优质服务。

化繁为简,要简化程序,提升工作效率。放管结合,简政放权是提质增效和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。过去我们被调侃说:“中国人不是在办证,就是在办证的路上。”因为各部门职能的分散,群众办事往往要跑多个部门,手续繁琐,效率低下。而现在越来多的政府实现了办公业务联动和信息资源共享,极大地方便了日常行政办公工作,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行效能,节约了运行成本,也简化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程序,更加深得民心。所以,化繁为简要简化程序,提升业务水平和效率。

第4则中国智库

广集民智,充实官方智库。“高贵者最愚蠢,卑贱者最聪明。”毛泽东的断语,提醒我们,高手在民间,群众当中有智者。曹刿也说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其实并不是说在位者一定没有深谋远虑,但至少启发我们要想高瞻远瞩、深刻洞察、考虑周全,必须重视草野民间。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。”决策者可不慎乎?广集民智,可以让我们的官方智库在谋划时,多一种民间的视角,多一些民间的声音,考虑问题更接地气。何乐而不为呢?然而,据报道,某地方政府为落实“厕所革命”,搞“旱厕改水厕”。却不实地调查,听取民意,而是一言独断、拍脑袋决策,结果天寒地冻,水厕基本报废,民怨沸腾。好好的“民心工程”变成了“糟心工程”。所以说,智库惠民,也要依靠人民,评选布衣参事。在新时代,乘着技术革新的东风,真正做到广集民智,广纳贤才,让官方智库人才济济。
 

深度合作,借力高校智库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: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”高校里学者如云,大师如雨,是智慧的集中地。虽然说“高手在民间”,但我们深知,学术专业化的今天,大多数的“高手”还是在高等学府,在那些学富五车、智识超群的教授中间。在民间智库和官方智库之间,高校智库以其学术性、系统性独树一帜,是一股异常重要的智库建设力量,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大家庭的重要成员。比如,“国内‘三农’问题研究第一人”温铁军教授,因为在“三农”问题上的深邃思考和卓越贡献,坚守不移的学术良心和深厚的乡土情怀,被誉为“中国农民的代言人”,就曾在四川战旗村设立工作室,为全国乡村振兴贡献了“战旗模式、郫都经验”。这样的教授,堪称智库顶梁柱;这样的经验,堪称政校合作的典范。所以,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,还需要政校合作,知行合一,让高校智库接接“地气”。

开放市场,激活民间智库。经济发展要“放水养鱼”,智库建设也要激活市场。为什么还要激活民间智库?因为市场化的今天,民间的智库有利益指标,在专业化、高效化、市场化方面走得更远。但是,当前的问题是,智库市场并不开放,甚至存在隐形垄断,民间智库并未发挥真正的价值和作用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。据报道,某些地方政府对于民间智库重视不够,设置一些“卷帘门”“旋转门”“玻璃门”,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,限制民间智库与有官方背景的智库公平竞争。我认为,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。民间智库与非民间智库合则两利,斗则两伤;公平竞争则共赢,搞垄断则不但双输,对市场秩序、国家智库体系的搭建也有百害而无一利。所以,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,更需要改革开放,让民间智库大展拳脚。

第5则人与城

城以人为本。人是城的核心和命脉,城市的建设始终依赖于人。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,是人类文明的鲜明标志,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。离开人,城市将变成空城、荒城,甚至变成死城、废墟。近年来,东北城市的发展不太尽如人意,虽说经济的不景气是很重要的因素,但其实最根本、最核心的原因则在于缺少“人气”。很多人在家乡找不到工作,不得不外出务工,尤其是一些小城镇基本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,这才导致了城市缺少了一些“生命力”。这样的案例直观地证明了城市一旦离开人,其发展就将变成无本之木、无源之泉。所以,留住人,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。

人以城为家。城是人的依托和归宿,城市的发展理应造福于人。城市,只有让人安得起家、找得到归宿,才能让人看得到希望、守得住幸福。中国人安土重迁,有深厚的家庭观念。对我们来说,家是魂牵梦萦、日夜思念的故土,是不绝如缕、永远难以割舍的乡愁,是无论走出多远却都永远走不出去的圆圈。在每年重复上演的春运大潮中,无数游子跨越千山万水,一心只为回到家乡,和父母吃年夜饭,这样才感觉到安稳的幸福。这种幸福感不是仅依靠GDP就能获得,而是要确保产业有发展、环境有改善、民生有保障、生活有奔头、精神有提升。梦想小镇、云思小镇,就都能让有理想的人看到希望,是创业者的天堂,也是奋斗者的乐土。由此可见,城市应该是人的温暖港湾、温馨家园。

城离不开人,人也离不开城。如何处理好城与人的关系,真正实现“城市即人”的理想呢?在我看来,科学规划是前提,创新发展是关键。要推进产业创新、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,提升长效化、精细化管理水平,注重公平正义,打造一座就业有保障、情感有寄托,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的宜居城市。收缩城市就是一个明证。如果不提前规划,可能导致量的收缩的同时,质也收缩;如果不转变发展思路,不注重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空间品质,就不可能切切实实提升市民的幸福感、认同感。

THE END
声明: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“成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权均属成公教育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商业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修改或删除。
成公教育职位筛选

微信群 公告早知道 备考早进行

抖音平台 备考视频与干货

热门直播

查看更多